跳到主要內容

Shewula Mountain Camp





  在史瓦濟蘭,3/30、04/02 分別是耶穌受難日以及耶穌復活日,是當地的國定假日,加上週休兩天總共有 4 天的連假可以好好的運用,剛好我的房間有前幾屆學長留下來的「史瓦濟蘭生活攻略」,裡面有介紹一個觀光旅宿的景點 Shewula Mountain Camp,對於正苦於不知道要安排去哪裡玩的我們,就決定去這個地方啦!

P.S. 要談到耶穌受難日就必須先介紹耶穌復活日,這天就是台灣人常常聽到的復活節 (英語:Easter 拉丁語:Pascha),這個節日一開始是猶太人紀念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難後 3 天復活的日子,復活節正式的時間並不固定,早期是訂在猶太教的逾越節 (Passover) 當天或是該週的禮拜天,後來基督教決議不在使用猶太曆後,改由聖經設定以月亮、太陽、星期天為記作證,計法如下:
  1.月亮滿月為記:耶穌於猶太亞筆正月逾越節受難的日期必須根據陰曆來推算,而猶太人和華人陰曆閏月雖
   然算法不同,但是按著滿月所指的陰曆14或15最多只差一天。
  2.陽季節為記:神所定的亞筆月(麥穗初熟之意)是春天,所以後來基督教會耶穌復活日以春分計算,當然各
   時代逾越節必定都在春分前後。
  3.七日第一日為記:猶太人至今不可能會算錯神所定的安息聖日,而聖經中初熟獻祭日也訂在安息日的次
   日,所以耶穌在七日的第一日 (星期天) 復活的記載是判斷年日的關鍵。
資料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因此,每一年的復活節時間都不一定,而耶穌受難日在聖經上表示是為復活前 3 天,因此都是配合復活節訂定之後同時決定,受難日就又有聖週五 (Good Friday, Holy Friday, or Great Friday)、黑色星期五 (Black Friday) 或是沈默週五 (德語:Stiller Freitag)。而大家對復活節的印象不外乎就是兔子及彩蛋,這兩個的由來主要是因為歐洲人相信兔子是終年不闔眼的動物,那明亮的眼眸代表著黑夜中的一輪明月,在加上兔子主要在春天時期交配、又多產,可以象徵生命源源不息,因此成為復活節的象徵;彩蛋的部分則是因為蛋代表著全新的生命,就如同耶穌受難後復活般又獲得了一個全新的生命,因此也成為復活節的象徵。在這裡的超市,也會在節慶將至時販售許多兔子、蛋造型的甜食讓當地人購買慶祝節日。
grass flower cute food rabbit deco hare figure funny easter easter bunny easter decoration easter egg happy easter easter nest rabits and hares
圖片來源:PXHERE

  回到我們的主題,Shewula 位於東部省 Lubombo,靠近莫三比克邊境,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從高山上遠眺到史莫邊境的水壩 Pequenos Libombos,我們出發的那天上午天氣一度不佳,我們還很擔心沒有辦法遠眺水壩,還好下午時天氣轉晴,可以稍稍的辨識水壩的位置。
  Shewula 的套裝行程中,有農村體驗、參觀前任酋長 Mbandzamane II 陵寢、山路健行以及傳統舞蹈 Sibhaca 欣賞,我們到一抵達 Shewula 後首先進行的就是山路健行,由於這個地方位於高山上,一開始我們是走下坡到山下的河床,過程中觀賞美景,但是在回程要爬回去時真的是很辛苦,因為山路非常的陡峭在加上那時的天氣是無風豔陽,我們一路走走停停好不容易回到 camp 處。好好地休息以後,我們接著請當地導遊帶我們進行農村體驗及參觀前任酋長 Mbandzamane II 陵寢,不過導遊說現在是雨季,草長的很高容易出現黑曼巴蛇,所以只有到稜寢附近沒有進到裡面,而文化體驗的部分是走到附近的小村莊,看到老婦人 (史瓦濟語:gogo) 在釀造當地啤酒 umcombotsi,老婆婆還請我們嘗鮮,我覺得這個酒味道跟 Marula 酒有點像,但有多了一點米酒感,含蠻特別的。

剛到時雲霧繚繞的山景
攝影者:Khanya Tu

霧氣褪去的美麗山景
攝影者:Khanya Tu

接著回到 camp 處,傳統舞團已經準備就緒,就待我們以及其他遊客坐定位以後開始表演,之前看當地舞蹈都是看影片而以,今天第一次晚整親眼看到,覺得很震撼人心,我真的很喜歡!
Swazi Dancers - Swaziland - Taste of Southern Africa.jpg
史國傳統舞蹈(此圖非當時所攝)
圖片來源:Taste of Southern Africa

吃過晚餐後,我們打著油燈回到我們的小木屋休息,這裡沒有任何電力設備可以使用,要讓遊客們回歸到原始生活,也是一大特色,說實在的,在沒有一直低頭的時候,反而能夠讓大家聚在油燈下好好的談天說地,也更能夠注意到身邊的美麗景色,長期接受科技文明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要好好的省思一下,科技對人性的影響呢?





-後記-
回到團部後,我們八位役男中包括我在內竟然有五位一個接著一個確診「恙蟲病 (Scrub Typhus)」,這是一種被恙蟲 (Mite) 叮咬後其身上的立克次體 (Orientia tsutsugamushi) 感染人體,造成發燒、惡寒、頭痛、背痛及肌肉痛、淋巴結腫大、出疹等症狀,叮咬傷口則會形成特有的洞穿式皮膚潰瘍型焦痂 (eschar),致死率為1%-60%不等,此病需接受抗生素治療,若要避開恙蟲的叮咬,需噴灑含有敵避 (DEET) 的防蚊液,在台灣山區也仍有機會感染此疾病。
  得到這個疾病真的是好痛苦,每天會在某個特定時間開始發燒、身體發冷,並且開始出現全身肌肉疼痛,我的淋巴腫大位置位於腹股溝部位,因此在穿衣服的時候容易壓到,還好的是有醫療團可盡速給藥,在抗生素治療下回復的速度不錯,只能說『別來無恙』這句成語真的是起的很好,爬山健行的時候真的要把防護工作做好啊!
恙蟲
圖片擷取自:人間衛視新聞片段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Umhlanga (Reed dance, 蘆葦節)

  在史瓦帝尼的日子只剩下約最後一週了,在這派駐在史國的役期中,我最期待的節日也終於訂好日期了!而那個節日就是在史瓦帝尼的三大節慶之一,並且也是在這其中最大的傳統節日 蘆葦節(史瓦濟語:Umhlanga;英語:Reed dance。   一般在台灣的服役男子最基本的就是盡可能地把你在高中職以及大學時期所修讀的軍訓課轉化成役期折抵並通通折掉,有些派駐其他國家的役男也是如此,但我們派駐史國的役男比較不一樣,因為蘆葦節的日期通常都會訂在8月底至9月初,因此若要參加這個節日就必須完全放棄調兵役折抵,其實仔細想想能再回到這個回家的機會並不多,所以完全放棄也是蠻值得的,是吧?   說到蘆葦節就要再重提之前說過的史國兩大節慶,勇士節跟馬魯拉節。在史瓦帝尼會在不同的節日針對某一些王室成員來祈福,並且為相同的角色的民眾來慶祝。首先勇士節是男人的節日,因此全國男性都會遵循傳統進行活動慶祝並且為國王祈禱身體強健及福壽安康之類的;馬魯拉節則是慶祝豐收以及已婚婦女的節日,舉國婦女都會獻上新鮮蔬果給王母並且跳舞祈禱王母一切安康。   最後就是這次文章的主題蘆葦節了,這個節日是未婚少女的節日,也是蘆葦花生開的時節,整個慶典從準備階段到正是慶典當天長達八天:第一天居住在各省各聚落的少女們會陸續前往王母的宮殿做準備,等到了下午時少女們會別到史國的各處徹夜採集蘆葦 (現在的蘆葦採集已不像傳統那般必須由少女們親自彎腰下採,蘆葦會由政府提前於各地採收或是向南非購買,再由各個定點發送給少女,再由少女們親自搬運),並且連夜地將蘆葦運回王母的宮殿來敬獻給王母,接著少女們會在王母宮殿附近搭建防風牆,從採集到搭建完成需耗費 3-4 天。   到了第五天則會讓少女們休息並清潔沐浴以準備接下來的主要活動 (這段期間少女們會集中起來住在政府所搭建的大型帳篷中,地點以王母住所周遭為主,但由於有的聚落過於遙遠會安排在王室所指定的某些地點),少女們會前往住所附近的河川進行沐浴,聽說這個時候並不會有太多的警察在附近巡守,所以若待在河邊是會遇到許多沐浴中的少女與你招手的招呼的呢!   這個活動的最後一天為整個慶典的最高潮,也是唯一對外給男性、婦女及外國遊客開放的一天,這一天少女們會穿著一種傳統服飾,這種傳統服飾僅有下擺有著布,上半身則是全裸著,並以一些串珠與鮮艷的布條裝飾著...

史瓦濟蘭皇室~德拉米尼 (Dlamini) 家族

   前次在談義診那次就決定要好好的跟各位談談史瓦濟蘭的皇室相關故事以及現有的主要成員,首先我們先談到皇室成員的姓氏,就為標題上所寫的 Dlamini,但這個姓氏並非只有皇室成員,因為從古至今皇室不斷的綿延子嗣,且史國又允許一夫多妻 (比國王少),因此在上班時 key 農戶資料、走在路上時與店員聊天,都會發現牠們很多人都是姓 Dlamini,這個姓氏儼然是這個國家的最大宗姓氏,同時在南非、莫三比克也有一部份的人姓這個姓氏。 史瓦濟蘭國徽 (獅子代表國王、大象代表王母,中間的 Nguni 盾牌代表守護,盾上方的 Lidlabe 羽毛表示皇族) 圖片來源:Wikipedia   史瓦濟蘭的王室在這邊我們就以 Dlamini 王朝來著稱吧,Dlamini 王朝的歷史要追朔到酋長 Dlamini I (德拉米尼一世) 於西元 1435 年帶領一群族人從東非的坦尚尼亞 (Tanzania) 及莫三比克到達現在的史瓦濟蘭土地生活,但一直到 Ngwane III (恩韋恩三世) 的統治時期才正式開始建立國號,將原來的酋長 (Chief) 改稱為國王 (King),成為史瓦濟蘭的開國國王,此時的史瓦濟蘭國名稱作 kaNgwane (史瓦濟語的意思為 Ngwane III 所在的國家),並且開始了第一次的 Incwala 慶祝。到了19世紀初,時任國王 Sobhuza I (索布札一世) 曾將國家的首都遷至東北部的 Ezulwini valley 以及南部的 Zombodze,並且將原本非王室統治的南部省 Shiselweni 地區征服下來並納入國家版圖,此時的國勢強大並與旁邊的祖魯王國 (Zulu kingdom) 相互抗衡,這個時候的史瓦濟蘭版圖是比現在還要大的。   而史瓦濟蘭從 Ngwane III 於西元 1745年正式建立王朝並統治了將近 158 年,一直到攝政王 Labotsibeni Mdluli 皇后 (也稱為 Gwamile,為先王 Ngwane V [恩韋恩五世] 的母親) 的統治時期,史瓦濟蘭成為了英國的保護國並進入了英國統治時期,此時的最高首領則改稱為 Paramount Chief (最高酋長)。雖然在 Labotsibeni 統治時期史國的政權落入了英國人的手中,但是她史瓦濟蘭避免了被川斯瓦共和國 (Transvaal R...

史瓦帝尼的傳統婚禮

  今天是我們所屬計畫司機的婚禮,但其實早在這個禮拜二開始,司機就請假開始準備、慶祝啦,畢竟要在史瓦帝尼結婚並不容易,因為在史瓦帝尼的傳統中,如果你要娶一位第一次出嫁的女生,必須向女方娘家贈送 18 頭牛做為禮物,因為牛在史國是財富的象徵,這對於平均薪資不高的史國人民自然是負擔不起,因此在史瓦帝尼有許多人是先認定兩個人的關係後,同居生子並且一起努力工作存錢來買牛結婚。   史國的婚禮在當地語稱作 Umtsimba,婚禮的進行總共需花費近一週的時間,分成五個階段 (接下來介紹的部分"文長",敬請耐心閱讀!) :   第一個階段是準備新娘離開家裡前的派對,這個階段新娘的父親與村長必須向鄰居們及各方親友們告知即將舉行婚禮,此時新娘及家中婦女必須開始製作草墊、草掃帚 (英文為Grass mats and grass brooms) 以及 Umcombotsi 啤酒,假如新郎住的離新娘家很近的話,新娘得準備一壺啤酒名叫 Tshwala beliqaka,示意男方家以完全準備接納新娘。這場女方辦派對據說來的人數多寡攸關到娘家的聲望,所以常常邀請很多各方的人來參與,規模據說可達 50 人,而新娘的伴娘團也必須由 Ematshitshi (以過青春期但尚未有情人的女性)、Emaqhikiza (有情人但尚未結婚的女性) 以及 Tingcugce (有親末愛人但尚未準備結婚的女性) 來組成。   第二個階段是女方從自己的村莊出發至男方村莊的"出發日",這天大家都會穿著正式的傳統服裝,此時會宰殺一頭牛烹煮給參與民眾吃,並由新娘父親來親自分食,確保每一位家族成員都會有食物,其中 Lnyongo (膽囊) 必須預留給 Lisokancanti (新娘的爺爺來擔任,若爺爺不在世則由其大伯父擔任),其會把膽汁擠壓至新娘的嘴唇、額頭等臉部位置,在順著流下至右臂及右腿,這儀式是為了增加新娘的運氣,並將牛的膀胱充氣並用額頭上的線捆綁,象徵為 Lusiba (羽毛),表示娘家父母同意新娘出嫁。這個時候 Lisokancanti 會指派兩位男士及女士保護新娘、伴娘團 (並且從伴娘團中選擇一位 Tingcugce 負責敦促新娘注意言行、不可悍妒、不可懶惰及不可追求巫術) 及一位 Ludzibi (幫忙新娘及 tingcugce 攜帶衣物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