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人不在台灣,但是每天都會固定上網看一下台灣的新聞(當然是自我過濾了許多腥羶色的新聞),而最近剛好有一則台史相關的新聞《2台人偷獵走私犀牛角遭逮 史瓦濟蘭重判29年》。
身為台灣人的我真心覺得很不好意思,這些少數老鼠屎降低了我們台灣人的格調啊!話說回來,其實不只是犀牛角在非洲盜獵氾濫問題嚴重,舉凡象牙及獸皮 (獅、虎、鱷魚等) 都是不肖獵人的目標,盜獵後的物品製作成的藝術品真的有比較高尚?製作成的中藥真的藥到病除?這些的真相只能問虛偽派的上流社會人士了...
上次文章我們到訪了 Big Game Parks 旗下 Mlilwane Wildlife Sanctuary,看了許多草原動物。而這次,我們將到訪其旗下另一個野生動物園 Mkhaya Game Reserve。

Mkhaya Game Reserve 是以犀牛為主題的野生動物園,園區位於 Siphofaneni,園內飼養了黑犀 (學名:Diceros bicornis) 以及南部白犀 (學名:Ceratotherium simum simun),同時這個野生動物園也是史國做為復育犀牛的復育保護區。同時,Mkhaya 也獲得了世界自然基金會 (World Wide Fund, WWF)、澳洲 SA 自然基金會 (SA Nature Foundation)、Anton Rupert 博士、荷蘭 Bernhard 王子、歐盟、英國 犀牛救援信託基金 (Rhino Rescue Trust of Great Britain)、荷蘭 犀牛基金會 (Netherlands Rhino Foundation)、美國 Lowry Park Zoo 及 San Diego Zoo 動物園等各國單位的金援資助。上述的兩中犀牛雖以黑/白命名,但他們在外表的差異並不是以膚色來判斷 (兩者皆為灰白色),而是以體型來判別差異,黑犀的體型會敏顯小於南白犀,此外黑犀的嘴較尖、耳朵較小,而白犀的嘴唇則比較寬、耳朵較大。
南白犀
攝影者:Khanya Tu
|
由於是復育保留區的關係,入場的門票費據說是 Big Game Parks 旗下最貴的,換算台幣就快將近 2 千元了!不過作為復育瀕臨絕種動物的經費來說,我覺得這錢花得算是很值得的。
我們抵達他們的園區後,會由他們的工作人員開著遊園車來接送我們 (因為私車禁止進入園區),抵達遊客中心後,會要求我們簽下保證書 (如個人因素所造成的傷亡,本園區概不負責之類的聲明),有趣的是遊客中心的廁所旁,就已經看到一隻小南白犀在圍籬旁,工作人員說可以適度地摸牠 (不過我沒摸到,因為我是事後才知道可以摸😭),簽完以後我們分成兩台車進入園區,開始我們今天的參訪啦~
導覽人員開著車子帶我們在園區內四處瀏覽,看到犀牛時會停下來並熄火讓我好好地觀看犀牛,並且在旁適時地解說這隻(群)犀牛的習性、公母、年齡等等的內容,我們在遊園的過程中也有看到在園區中飼養的其他草原動物,像是非洲水牛、長頸鹿、斑馬等,不過可惜的是我們當天並沒有看到黑犀牛的蹤跡,原因是黑犀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 的分類標準為極危 (Critically Endangered, CR),表示這個野生種群即將面臨絕滅的機率非常高,因此在這個復育區裡的黑犀數量其實是非常的少的,我們在瀏覽的過程中也不斷的詢問導覽員,就生怕我們會錯過黑犀的蹤跡,可惜在如此努力的尋找下仍是毫無所獲...這也深刻的讓我們知道物種保育的重要性,在台灣我們也有許多物種正需要被立法保護,像櫻花鉤吻鮭、台灣石虎等等。
長頸鹿
攝影者:Khanya Tu
|
南白犀
攝影者:Khanya Tu
|
p.s. 南白犀在自然保護分類標準上為近危 (Near Threatened, NT),表示此物種未達到極危、瀕危或者易危標準,但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後,接近符合或可能符合其受威脅等級,表示南白犀雖數量維持一定但仍需要好好的保護此物種不受侵害;而剛剛一直沒有提到的北白犀 (學名:Ceratotherium simum cottoni) 目前在分類為與黑犀同為極危,然而北白犀在野外早已確定滅絕,人工飼養也只剩下 3 頭,接近”功能性滅絕” (族群大小減少到無法於生態系中維持有意義的功能)。
![]() |
北白犀
圖片來源:路透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