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史瓦濟蘭皇室~德拉米尼 (Dlamini) 家族



  前次在談義診那次就決定要好好的跟各位談談史瓦濟蘭的皇室相關故事以及現有的主要成員,首先我們先談到皇室成員的姓氏,就為標題上所寫的 Dlamini,但這個姓氏並非只有皇室成員,因為從古至今皇室不斷的綿延子嗣,且史國又允許一夫多妻 (比國王少),因此在上班時 key 農戶資料、走在路上時與店員聊天,都會發現牠們很多人都是姓 Dlamini,這個姓氏儼然是這個國家的最大宗姓氏,同時在南非、莫三比克也有一部份的人姓這個姓氏。
史瓦濟蘭國徽
(獅子代表國王、大象代表王母,中間的 Nguni 盾牌代表守護,盾上方的 Lidlabe 羽毛表示皇族)
圖片來源:Wikipedia

  史瓦濟蘭的王室在這邊我們就以 Dlamini 王朝來著稱吧,Dlamini 王朝的歷史要追朔到酋長 Dlamini I (德拉米尼一世) 於西元 1435 年帶領一群族人從東非的坦尚尼亞 (Tanzania) 及莫三比克到達現在的史瓦濟蘭土地生活,但一直到 Ngwane III (恩韋恩三世) 的統治時期才正式開始建立國號,將原來的酋長 (Chief) 改稱為國王 (King),成為史瓦濟蘭的開國國王,此時的史瓦濟蘭國名稱作 kaNgwane (史瓦濟語的意思為 Ngwane III 所在的國家),並且開始了第一次的 Incwala 慶祝。到了19世紀初,時任國王 Sobhuza I (索布札一世) 曾將國家的首都遷至東北部的 Ezulwini valley 以及南部的 Zombodze,並且將原本非王室統治的南部省 Shiselweni 地區征服下來並納入國家版圖,此時的國勢強大並與旁邊的祖魯王國 (Zulu kingdom) 相互抗衡,這個時候的史瓦濟蘭版圖是比現在還要大的。
  而史瓦濟蘭從 Ngwane III 於西元 1745年正式建立王朝並統治了將近 158 年,一直到攝政王 Labotsibeni Mdluli 皇后 (也稱為 Gwamile,為先王 Ngwane V [恩韋恩五世] 的母親) 的統治時期,史瓦濟蘭成為了英國的保護國並進入了英國統治時期,此時的最高首領則改稱為 Paramount Chief (最高酋長)。雖然在 Labotsibeni 統治時期史國的政權落入了英國人的手中,但是她史瓦濟蘭避免了被川斯瓦共和國 (Transvaal Republic, 南非的前身) 的侵略,同時也避開讓史國捲入南非內戰的危機,是今日史瓦濟蘭能夠獨立建國不可或缺的一位女性,英國泰唔士報更將她喻為『一位了不起的女人, 一個善良、睿智且機智的統治者,並被英國王座等所有成員承認為非洲最聰明的統治者之一』,更稱她是非南地區最著名的女性,在她過世後王位傳到了她的孫子,也就是史瓦濟蘭獨立後的開國國王 Sobhuza II (索布札二世),確立了現今史瓦濟蘭的國家地位。
Labotsibeni Mdluli 皇后 銅像
圖片來源:Twitter  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


相關圖片
史國先國王 Sobhuza II (右為美國已故歌手 Eartha Kitt)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簡述了史瓦濟蘭的開國歷史,接下來談談王位的繼承吧!史瓦濟蘭的王位基本上都是在位國王逝世後,再由一群與國王較為親信的宗親們組成 Liqoqo 從先王的妻妾中選出一位 "Great Wife" 、 "Indlovukazi" (Indlovukazi 在史瓦濟語有大象的意思,在史瓦濟蘭大象是一個崇高女性的象徵),被選出的王妃的長子則自動成為下一任國王,在新任國王上任之前由其母親或是先王的妻妾中選出比較德高望重的一位王后或王妃尊為太后來攝政,像是先王 Sobhuza II 於西元 1982 年駕崩後選出了他第67名兒子作為他的繼任國王,當時還被稱做 Prince Makhosetive 的國王 Mswati III 才 14 歲,因此當時便推選出國王的庶母 LaShongwe 王妃擔任攝政王太后,後來 LaShongwe 改尊國王生母 Ntfombi 王妃為王太后來攝政,直至1986年4月25日 Mswati III 才正式繼位為王。
「Ntfombi」的圖片搜尋結果
史國王母母 Ntfombi 與蔡英文總統合影
圖片來源:總統府

  有趣的是,國王會有兩位皇后,這兩位皇后都是由宗親們選出來的,其中第一位皇后必須是 Matsebula 氏族的成員,第二位則必須是 Motsa 氏族的,而這兩位皇后的子嗣皆不能成為下一任的國王,而是會成為宗親會 Liqoqo 的成員。而其他的妃子通常是在平時國王在各個大小活動中選出,並在蘆葦節的時候正式被國王宣布迎娶,成為 liphovela (此時還尚未生子時的稱號,在為國王生子後則會改稱為 Inkhosikati)
  現今國王共有包含2位王后在內的15 妻子,但其中有四位離開了皇室,第一位是國王的第六位妃子,原因是外遇,現居南非;第二位離開的是第五位妃子,與前位是同一年離來開皇室,也是逃至南非;第三位則是第八位妃子,其長期無法適應王室生活,離開皇家後被認為與家人居住在 Mkhuzweni;最後一位離開的是第七位妃子,於今年4月6日自殺身亡。這四位妃子共為國王生下 7 個孩子,而現時國王共有24個孩子。
總統蔡英文(左2)訪問非洲友邦史瓦濟蘭,17日(當地時間)赴史國Lozitha王...
國王 Mswati III 贈勳及勳章證書給蔡總統,旁為國王的 7 位妃子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王最大的孩子是由第三位妻妾所生下的長女 Sikhanyiso Dlamini,這位公主曾多次在網路上批評史瓦濟蘭的一夫多妻制,並且在2007年擔任由美國導演 Michael Skolnik 拍攝的紀錄片《沒有國王 (Without the King)》中擔任重要角色,講述了史國貧民與王室的財富懸殊,以及普遍存在的愛滋病問題。是一位相當關心民間與社會議題的皇室成員。
「Sikhanyiso Dlamini」的圖片搜尋結果
Princess of Sikhanyiso Dlamini
圖片來源:News365
「Without the King」的圖片搜尋結果
Without the King 電影海報
圖片來源:IMDb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Umhlanga (Reed dance, 蘆葦節)

  在史瓦帝尼的日子只剩下約最後一週了,在這派駐在史國的役期中,我最期待的節日也終於訂好日期了!而那個節日就是在史瓦帝尼的三大節慶之一,並且也是在這其中最大的傳統節日 蘆葦節(史瓦濟語:Umhlanga;英語:Reed dance。   一般在台灣的服役男子最基本的就是盡可能地把你在高中職以及大學時期所修讀的軍訓課轉化成役期折抵並通通折掉,有些派駐其他國家的役男也是如此,但我們派駐史國的役男比較不一樣,因為蘆葦節的日期通常都會訂在8月底至9月初,因此若要參加這個節日就必須完全放棄調兵役折抵,其實仔細想想能再回到這個回家的機會並不多,所以完全放棄也是蠻值得的,是吧?   說到蘆葦節就要再重提之前說過的史國兩大節慶,勇士節跟馬魯拉節。在史瓦帝尼會在不同的節日針對某一些王室成員來祈福,並且為相同的角色的民眾來慶祝。首先勇士節是男人的節日,因此全國男性都會遵循傳統進行活動慶祝並且為國王祈禱身體強健及福壽安康之類的;馬魯拉節則是慶祝豐收以及已婚婦女的節日,舉國婦女都會獻上新鮮蔬果給王母並且跳舞祈禱王母一切安康。   最後就是這次文章的主題蘆葦節了,這個節日是未婚少女的節日,也是蘆葦花生開的時節,整個慶典從準備階段到正是慶典當天長達八天:第一天居住在各省各聚落的少女們會陸續前往王母的宮殿做準備,等到了下午時少女們會別到史國的各處徹夜採集蘆葦 (現在的蘆葦採集已不像傳統那般必須由少女們親自彎腰下採,蘆葦會由政府提前於各地採收或是向南非購買,再由各個定點發送給少女,再由少女們親自搬運),並且連夜地將蘆葦運回王母的宮殿來敬獻給王母,接著少女們會在王母宮殿附近搭建防風牆,從採集到搭建完成需耗費 3-4 天。   到了第五天則會讓少女們休息並清潔沐浴以準備接下來的主要活動 (這段期間少女們會集中起來住在政府所搭建的大型帳篷中,地點以王母住所周遭為主,但由於有的聚落過於遙遠會安排在王室所指定的某些地點),少女們會前往住所附近的河川進行沐浴,聽說這個時候並不會有太多的警察在附近巡守,所以若待在河邊是會遇到許多沐浴中的少女與你招手的招呼的呢!   這個活動的最後一天為整個慶典的最高潮,也是唯一對外給男性、婦女及外國遊客開放的一天,這一天少女們會穿著一種傳統服飾,這種傳統服飾僅有下擺有著布,上半身則是全裸著,並以一些串珠與鮮艷的布條裝飾著...

史瓦帝尼的傳統婚禮

  今天是我們所屬計畫司機的婚禮,但其實早在這個禮拜二開始,司機就請假開始準備、慶祝啦,畢竟要在史瓦帝尼結婚並不容易,因為在史瓦帝尼的傳統中,如果你要娶一位第一次出嫁的女生,必須向女方娘家贈送 18 頭牛做為禮物,因為牛在史國是財富的象徵,這對於平均薪資不高的史國人民自然是負擔不起,因此在史瓦帝尼有許多人是先認定兩個人的關係後,同居生子並且一起努力工作存錢來買牛結婚。   史國的婚禮在當地語稱作 Umtsimba,婚禮的進行總共需花費近一週的時間,分成五個階段 (接下來介紹的部分"文長",敬請耐心閱讀!) :   第一個階段是準備新娘離開家裡前的派對,這個階段新娘的父親與村長必須向鄰居們及各方親友們告知即將舉行婚禮,此時新娘及家中婦女必須開始製作草墊、草掃帚 (英文為Grass mats and grass brooms) 以及 Umcombotsi 啤酒,假如新郎住的離新娘家很近的話,新娘得準備一壺啤酒名叫 Tshwala beliqaka,示意男方家以完全準備接納新娘。這場女方辦派對據說來的人數多寡攸關到娘家的聲望,所以常常邀請很多各方的人來參與,規模據說可達 50 人,而新娘的伴娘團也必須由 Ematshitshi (以過青春期但尚未有情人的女性)、Emaqhikiza (有情人但尚未結婚的女性) 以及 Tingcugce (有親末愛人但尚未準備結婚的女性) 來組成。   第二個階段是女方從自己的村莊出發至男方村莊的"出發日",這天大家都會穿著正式的傳統服裝,此時會宰殺一頭牛烹煮給參與民眾吃,並由新娘父親來親自分食,確保每一位家族成員都會有食物,其中 Lnyongo (膽囊) 必須預留給 Lisokancanti (新娘的爺爺來擔任,若爺爺不在世則由其大伯父擔任),其會把膽汁擠壓至新娘的嘴唇、額頭等臉部位置,在順著流下至右臂及右腿,這儀式是為了增加新娘的運氣,並將牛的膀胱充氣並用額頭上的線捆綁,象徵為 Lusiba (羽毛),表示娘家父母同意新娘出嫁。這個時候 Lisokancanti 會指派兩位男士及女士保護新娘、伴娘團 (並且從伴娘團中選擇一位 Tingcugce 負責敦促新娘注意言行、不可悍妒、不可懶惰及不可追求巫術) 及一位 Ludzibi (幫忙新娘及 tingcugce 攜帶衣物等物品...